2022年8月26日星期五

和牛(二):日山

我們第二個「和牛試點」,就是這一家長期訂滿的日本料理。仗現金券之力,商場內試了不少想試的,惟獨這間總是緣慳一面。於是一天,我來walk-in⋯⋯訂枱,「耍盲雞」似地預訂了幾週後星期二的午市。若到時行程不合,就認了吧!

這日到了,交通上出了些人為的岔子,最後竟just make抵壘!除了感恩和以後謹記教訓,已不知所言。心有餘悸地,踏著朝聖似的緩慢腳步,穿過人造竹子林走廊,進入這看來有點神秘的國度。

Fig 1. 被手機攝影加強了景深的走廊效果,奥まで行った

Fig 2. 佩服設計師的巧思,在寸金尺土中,仍能造出竹林小道的雅氣;後面就是用餐區,每桌之間有簾子遮擋,也保持著相當距離

Fig 3. 相當簡約的桌椅,與消費水平稍有不匹配的感覺

Fig 4. 對無知小輩如鄙人,這榮譽是為光顧錦上添花;這也是對近百年老店金漆招牌的一項加持

午餐的選擇說少也不少,而且當中有同伴喜愛的限定北海道海膽丼;但她二話不說,堅定指出當然要盡試其自慢的A5和牛!如此,我們選了和牛扒及和牛すき焼,品嘗這食材的「火」「水」兩個不同面貌。

Fig 5. 事前已在官網找到的午餐餐牌

Fig 6. 追加部分也十分精彩,包括限量供應的刺身三品,不過今日就先不「眼闊肚窄」了

有機會光顧「過江龍」人氣名店,自是不敢怠慢、打醒精神,留意各種細節,就由前菜開始:啫喱車厘茄、筑前煮,還有加入櫻花蝦的茶碗蒸。


Fig 7&8. 主菜前三寶,整盤端上;茶碗蒸因有櫻花蝦而看來有點像焦糖燉蛋,而右下角的啫喱酸酸甜甜的,十分醒胃,同伴則選擇留到飯後幫助消化

Fig 9. 還附上小碟漬物,拉攏來與啫喱車厘茄一道合照

先上桌的是和牛扒 ($438),有點意外⋯⋯

Fig 10. 和牛扒前先切件後,以竹葉托底,加上燒車厘茄、冬菇、粟米等配菜,沒有擺放在盤子中間,相信是刻意的;與盤子花紋相對,就是「侘び寂び」的表現方式?

Fig 11. 來個「主次移位」,從配菜角度欣賞這個主菜

Fig 12. 附餐的日本米飯和麵豉湯,均可添加一次;另外除芥末酸汁 (わさび在配菜旁,自行放到左下角醬汁碟上混合) 外,店方新出了一個「松露蛋汁」(右下角) 供我們品嘗

Fig 13. 蛋黃打散,醬汁混合好了,松露香與蛋香相當匹配,成為這午餐的一個亮點

Fig 14. 來張「全家福」,醬汁還能暫時「升城皇」,放在主菜盤子上合照

和牛扒油份豐腴,燒過後油脂被活化而倍增甘香,亦令牛扒嚼比來比較柔軟。眼前這一份的大小,足夠倆口子「些牙」了。原先配附的山葵酸汁,相信原意是減低油膩感,然而我完全不覺得膩滯,反而鍾愛新推出 (beta版?) 的松露蛋汁!

一邊享受「和牛第一式」,未忘記還有一個變奏等著出場:和牛嚴選部位壽喜燒 ($498)。店員先把兩塊生肉端出,讓我們檢視 (當然也順便打卡!),並告知是鹿兒島和牛,至於是哪個部位則沒有說明 (精明食家,可以詢問,只是鄙人不才又唔醒目⋯⋯);之後便拿回廚房烹調。

Fig 15. 製作壽喜燒用的兩塊生肉,肉色偏鮮紅,亦有頗為細緻的油花紋路

主菜上桌時,並非是一鍋或一盤,而是已為我們分成兩碗,方便各自享用;而配菜則沒有打散,分別放在兩個碗中。

Fig 16. 預先分好的すき焼,一起留影!配菜分途擺放,就像一對各有特色,卻有共同核心的璧人

Fig 17. 剛才站在後面的「她」,來拍個近鏡吧!

以鍋燒煮熟的薄片和牛,為了分成小片、方便入口,我用附上的木質餐匙,不需用力就能輕鬆辦到,果然是柔軟腍滑,帶來了與和牛扒迥然不同的味覺享受。

這裡的午市有兩輪,限時各90分鐘,但店員完全沒有催促;餐點自然地一道一道flow下去,來到甜點:冰琪淋。我們也端出之前未用的啫喱,自製了一個中意的豐盛結尾。

Fig 18. 「有人」快了開動,忘了先留影,幸好還能拼湊出一球雪糕!

扣減四張「每$2減$1」現金券,這趟愜意的午餐,盛惠$630。參考了晚市的餐牌,以三個級別的套餐為主打,最相宜的一款不比午餐貴很多,當然也有A5和牛。晚市也訂滿,但不至於等接近一個月咁誇張,可以考慮再度光顧。

這體驗提醒了我,要珍惜的,除了花幾個星期等待的珍貴機會,更重要的是⋯⋯二人同行的「一期一會」!

2022年8月24日星期三

上・肉山

這天,我倆又來到這新開不久的商場。除了日式超市和快時尚服飾店,能讓我們稍為流連,其他看來都無甚趣味。食肆也不少,卻怎麼也找不著中意的。

直至,看到這座「山」。吃星馬菜,不論怎麼數,恐怕也數不到吃「排骨山」;而認真回顧到訪當地的體驗,也記不起在路邊食店看見過這道菜。既然同伴產生了興趣,好吧,就一起「上山」看看是甚麼風景!

Fig 1. 檳城街頭排骨山 ($180),上桌的排場倒像透了一座山,峰頂處還有突出的地方!

先旨聲明,這其實不是上桌的第一道菜。我倆自知今餐吃得不多,就只點了青木瓜沙律和排骨山,沙律不消一會就送到,而這「山」還等了蠻久的。

Fig 2. 大蝦青木瓜沙律 ($78),是星馬菜嗎?還是越南菜?更叫我不解的是,這「開胃菜」沒有達到開胃的效果

請別誤會鄙人的意思,不是說這道菜「唔開胃」,而是一、用的醬汁不夠酸甜和醒胃,二、青木瓜不知是否有點老,咬起來十分有「嚼頭」,𡁻到牙骹都累了才呑得下去。纖維吸收了不少,這倒是事實。

Fig 3. 撥開上面的幾片蝦,挾到自己的進餐盤子上,讓大家看清楚其「內涵」

之後,到了「山腳」,上面佈滿綠色植物碎 (香草?),景象倒真的很像一座山。店方附上了一份刀叉,還有兩雙膠手套。最初想,可能有人喜歡用手吃的豪爽,但既然有刀叉,應該可以「西式」解決吧?

Fig 4. 往「山後」一看,原來是一塊小的,支撐著另一塊大的,「結構」倒也十分穩陣!

Fig 5. 就地取材,比一下高度,「山峰」比西式牛扒刀還要高,真的相當「巍峨」!

Fig 6. 要「移山」倒不是想像般容易,要用手扶著兩個「峭壁」,才可以躺平它們,大的那塊足有盤子那樣寬!

吃這排骨,就像吃ribs那麼簡單直接,一條一條的切出來解決嗎?原來不然,「山脊」整塊被烹煮、十分「嶙峋」;ribs兩端連著骨,拿著牛扒刀也「無地方埋手」,最終還是要出十隻手指!連撕帶鋸,把一截一截的肉和骨分解出來,十分花工夫,但吮起來格外滋味。排骨似乎是熬熟而不是烤或炸的,綠色那層香草醬汁,口味比較重。這麼大的兩個件頭,我倆沒法一次解決,一輪「拆肉」之後,還能盛滿半個玻璃兜,或許三四個人同吃會比較合適,也更盡興吧!

這個「山」,雖只是用手指和咀巴來「爬」,完成「下山」也相當倦。或者味道不是人人喜愛,但這的確是喇沙、肉骨茶、咖吔多士以外,值得嘗試的一個選擇!

2022年8月22日星期一

係「爐」呀!

看到這條等電梯的人龍,我倆都很好奇。登龍街,就在CB的熱點隔壁一條街;這裡近年新建成、整幢都是食肆的大廈,更令這兒本身成為熱點。我倆卻少到此尋食,直至看到這條原有商廈樓下的人龍。嘩,原來有間很有人氣的韓牛燒肉店……

這天,下午四時半,同伴再次提早下班,我們出現在這店門口。門口貼了張告示:今天店內修理煤氣喉,所以晚市才開門 - 下午六點!對於飢腸轆轆的我們,實在等不了個半小時,而且難得不用排隊等位……裡面有位店員,似乎在享受自己未開工的時光,於是鄙人敲那未解鎖的店門,問了個問題……

「請進來吧!」店員致電 (請示上級?) 後,打開門口。「我們五點營業,同事都在路上。」一個令我們驚喜帶著感激的答案!也是個好機會,邊等邊參觀、前菜就讓相機食先!

Fig 1. 店中的慶生空間,圖中一物成了今餐的關鍵

Fig 2. 各種前菜和生菜片,後者是平常食韓燒不可或缺

Fig 3. 其他前菜和醬汁,螺肉和中華海藻隱透著一股「MK感」

Fig 4. 甜品,有韓國雪條「守尾門」

晨早造訪,當然是希望享受早鳥優惠。88折後,一個來回,每位$390。終於五點了,能任食韓牛 (還有從濟州島來的豬肉),我實在有點興奮。

Fig 5. 刺身八品,一看到便彈出兩個英文字「MK」,我們因不欲浪費才把它吃光

看到這「先頭部隊」,心頭冷了一截,如今回顧更甚。當時還等待著將要上桌的韓牛,所以「衝擊」沒那麼大……

Fig 6. 韓燒的「三格醬汁碟」,不是第一次見了,沒想過其中一格是放了一包わさび

Fig 7. 元貝、鮑魚仔、青口 (留意其上的一大片牛油)、魷魚。聊備一格的海鮮盛合

Fig 8. 第五品海鮮呢?海蝦在此,大近鏡

Fig 9. 華麗浮誇的金箔黑魚子帶子杯,用「心」去吃的同伴卻遲遲未有「動手」,其實不難明白

今餐的主角是韓牛,未到其出場,即使隱約覺得事有蹺蹊,還是耐心等候「牛皇」駕臨……

Fig 10. 牛皇出陣,當然有排場,但哪些是稀少部位?哪些是腩包肉、肩胛肉、後腿側肉?沒有標示,對牛肉所知闕如的鄙人也無從猜起

Fig 11. 牛皇和豬后一起出場,再次玩猜謎遊戲

然後要適應的,還有第一次使用的韓式光波燒烤爐。枱面有寫「標準燒烤時間」,大概都不需要一分鐘,以轉盤轉一圈是30秒。問題是,我們這些看肉身變色衡量生熟度的 "Old School",分辨不出爐光的橙紅色和肉的紅色,經常都弄得過熟,而這種爐的「過熟」不是變焦,而是變乾!肉乾咁款的韓牛,您說會好吃嗎?於是我們只有追加再追加,實行「自我培訓」。

Fig 12. 上訴一:安格斯列陣!

Fig 13. 上訴二:一皇一后,再來恭候!

Fig 14. 上訴三:再來一轉,唔得就算!

Fig 15. 火炙韓牛壽司,廚房做的,一定比我們更好吧

Fig 16. 椰汁流心球、紫心香芋丸,係,連呢啲都叫

平心而論,今餐各碟肉料,樣子都正正常常的,為何烹調的效果會強差人意?哪個節骨眼出了岔子?大家有沒有好奇,為何烤肉店沒有特別強勁的抽風系統 (他店的抽風位,就在爐口周圍,但油煙勁起上嚟,還是有漏網之「煙」,特別是油份多的和牛),為何離座時卻「不帶走一點油煙味」呢?因為根本沒有油煙

我想,關鍵就是那初次遇上的光波爐。它有溫度調節功能,而最高是230攝氏度。不過爐是開放式的,手伸得太近中心時,會覺得灼手,但會有230度那麼高嗎?即使有,一片肉,放進去一分鐘,會達到牛脂肪的煙點嗎?不冒煙,哪有焦香、吃出被活化油脂的香濃口感?光顧過的其他燒肉店,都是以明火燒烤,那溫度高得多,可以把肉燒成焦碳;但只要手勢和時間控制得宜,微焦的烤肉就是最可口的!反觀這次,煙點未到,但溶點早已到了,所以不論是油是水,都從肉裡流失了,才會變成肉乾!

原來,無煙燒烤,正是其「問題」所在!不錯,以上只是鄙人的思考,還有好幾次的和牛之旅,可以順便證實或反證這「理論」。或者店方可以再考慮,還要用光波爐嗎?當然,轉用明火的話,設備、牌照……代價非同小可!

2022年8月17日星期三

和牛(一):大將


一個突如其來的「早・晚飯」,開始了此間的和牛之旅。

早前在此商場蹓躂,留意到這裡的下午「第二位半價」優惠;這天適逢同伴提早下班,造就了一次「未曾預期」。原本最高級數的北海道黑毛和牛放題,都不過是三百多元一位,半價喎,當然是「有貴食貴」!

「咦喂,開頭嗰張係澳洲和牛嚟喎,唔係北海道咩??」如果您看出這點,有分加!話我知,等我like番您!答案,當然要讀到最後!

入座之時,已是午市的尾聲,店員們也要「落場」用膳。難得招呼我倆的店員用心接待,為我們安排合意的座位、馬上叫廚房預備所剩無幾的沙律和炸雞 (其實除了我倆,同時入座的不過兩三枱,新預備的食物可能最終大部份會浪費,有點不忍心),更說如有需要,叫她便可以。這份放下自己的「飯鐘」、對顧客的上心,已是這店成為候選熱店的一大理由!

Fig 1. 滿壁的清酒瓶,大將們的最愛

Fig 2. I am your FATHER??噢,不是,是大將的黑色盔甲

Fig 3. 配料十幾款,記著不要用「餓底心態」來取用,我來了是要為和牛,並且是北海道和牛!

Fig 4. 仿干貝燒,說穿了,跟仿蟹柳的材料都是一樣,只要做成干貝的樣子,就幾乎被取光了!

Fig 5. 大將軍丸,印上店名的 "Signature" 魚板

Fig 6. 瓜菜菇類,則是調節胃口必須,即使午晚市交界,還是整齊地放滿十幾格

Fig 7. 前菜和沙律,選擇不算多

Fig 8. 徇我們的要求,店方再準備一整兜的沙律,上面的醬汁其實可免

Fig 9. 熟食台上有小蕃薯和咋雞粒,後者只剩些少

Fig 10. 店員再次「有求必應」,勞煩也要休息的廚房同事,新鮮炮製的炸雞粒

Fig 11. 醬汁,中式和日式的都有,既是打邊爐,也是しゃぶしゃぶ

Fig 12. 甜點,只要稍一「不慎」,又會分心!

Fig 13. 還有好幾個DIY夾餅機,倒是有其觀眾的

Fig 14. 雪糕機,和夾餅也一樣,吸引小朋友 - 還有,我認了,充滿童心的我!

Fig 15. 咖啡和汽水機,咖啡在放題中是神奇的調劑,而同伴說汽水夠氣,扭轉了她只喝罐裝汽水的選擇

好,把一眾配角都帶過去 (不是都吃一遍) 之後,現在請出主角…

Fig 16. 哈,還有個第一配角,豚肉和雞肉

Fig 17. 北海道黑毛和牛!

看到了「真身」,是否有點若有所失?覺得看來無甚特別?這正是我為此劣文命名為「和牛(一)」的原因。我承認,對這幾乎上了神枱的食材,實在一無所知…只會偏執著「只有日本產的和牛,才是『真・和牛』」?!憑想像或常理,大概都會明白,太肥的牛肉,油份會溶在水裡,弄得湯底鋪一層油,連其他食材也變得肥膩難吃,而牛肉入口也會太肥沒咬口,所以太多油花的牛肉用於火鍋,是一種浪費。

放題的食材種類是 "downward compatible",較高價位包括所有較低價位的食物。眼前的這盤,入口效果不如預期,所以我們點了澳洲和牛,比較一下。第一碟端來的,就是最上面那碟。

Fig 18. 不用scroll上去,就拿這兩張照片比較一下!

如此大塊頭的薄切澳洲和牛,不論睇頭、汆燙效果和咬口,都比這裡供應的北海道和牛好得多。總之上了一課便是了,而且第二位半價,也減少了這次的「學費」。當然,放題有「常設『上訴』機制」,就是「安哥」!每樣都再點一盤,就可再次比較。不用猜哪盤是哪種,有label的。

Fig 19. 第二回合的澳洲和牛,精彩不減

Fig 20. 北海道黑毛和牛再上桌,或許受制於來貨質素,看來沒有大分別

不論是因為吃多了其他食材、對「日本產和牛」第一回合「見学」有點失望,還是吃牛肉較易覺膩,我倆就在此打住了。前面,還有好幾回合的和牛賞味。至於有多少回合?Stay tuned!

Fig 21. 加一後每位不用三百,以性價比而言已有交待

食好「西」(六):heart in place

  下完山,我們又上山,就在這區的山麓上上落落,消耗一下多攝取了的卡路里。 第一次遇上「她」,同樣是耗費了很多腳骨力。位處白沙道一幢唐樓,一直上一直上,差不多到頂,氣喘到神智不清⋯打開門,一個專為「獨處」而設的天地,有受村上春樹啟發的「兩個月亮」牆飾、一台舊鋼琴、幾個給來客安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