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星期五

早餐 (二):自己 ‧ 人

在半山,要找早餐吃,說難不難;但要找一家心甘情願光顧下去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以往地鐵未西延,較多搭路面交通,經過堅道,總會留意一下食肆的動向 (太湖的消失,可說是多年來最大的遺憾);但近幾年很少逛了,直到近月回歸,進行「晨早活動」。認識半山冰室,是從某次的炸雞脾下午茶開始;一直想試其他的,只是時間沒法配合。「活動」結束後只是八時多,而她是九時才營業 ... 至少表面上是。

某天,真的想去吃,致電到店詢問,對答是這樣的:

「請問幾點開呀?」

「我哋九點開!」

「但我哋想食早餐 ...」

「可以呀,趟側門入嚟吖!」

吓竟然 ... 那刻的心情,就好似打紅白機 Dragon Quest (知係乜嗎?) chok 到「上上下下左右左右AB」咁:嘩,好神秘呀!

從舖位側面趟門進去,我並沒有進到 Diagon Alley,而只是冰室的店面。無咁奇幻!

捲閘還沒打開的店面;門口掛著「OPEN」的牌子,是的,對我倆來說,店是「開」著的。有點 private sale 的感覺!





















幾位店員正忙著,既預備開門營業,又要招呼像我倆這些未夠鐘就要求食早餐的客人。「有幾個客,食完走埋喇!」老闆娘邊煮邊笑著說。我們還要麻煩她拿出未放上餐枱的餐牌,更要招呼我們不按「標準」點餐的要求,難怪不時聽到客人說,來這裡用餐就像回家一樣!

這兒供應的扒類早餐也是比較典型的,一膽 (豬/牛/魚) 加蛋再配一腳 (餐肉、腸、腿)。為了健康,我們外膳時通常都自備一盒瓜菜,早餐時更經常備蛋 (最近學了用電飯煲弄溏心蛋,好吃又有滿足感);這兒不單讓我們肆無忌憚地邊鋸扒邊吃菜,還接受我們的早餐「飛蛋」轉兩款配腳!阿媽都未必如此有耐性!

最初冇咁放肆,按餐牌點了牛扒腸太蛋;牛扒醃得很好味,少少甜的很暖心

同伴點了魚柳腿炒蛋,看得出蛋炒的有點過熟,魚柳倒是不錯。沙律醬不夠?自己去水吧旁的櫃子,整樽拿來擠,真的當自己屋企!







































奶茶澀味稍重,這在他店少見的杯子,為早餐體驗添了份閒適

店方好到願意多士後上,而且邀Monster Inc.和腦朋友與我們同享

仲有Toy Story!
























































9時,捲閘打開了,來客更是絡繹不絕。老闆娘和店員們,有主婦又有年青人,一邊忙著招呼、下單、製作和上枱,一邊趁僅有的空檔,與客人們閒話家常。我倆吃飽後,呷著還燙口的奶茶,享受著這舒服的氛圍:單單存在著,成為這和諧圖像的一部分。

我們旨在追求價位平實的好早餐,而何謂「好」,無法單用食物是否「抵食夾大件」甚或性價比去衡量。像半山的早餐,件頭不是大,扒餐每份$38 (近月剛加價$2) 在本區可說是合理。小店,總是有些附加價值,讓人總要繼續撐她們,讓她們也在艱難中撐下去!

半山,原來咁有人味。

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

早餐 (一):唔捨 ‧ 得

忽然間,我倆都變成了晨型人。

清晨五點起床,做些家務,然後外出,尋求天人合一。心靈飽餐之後,輪到胃了。由起床一刻至食物到肚,少說也經過了三小時的飢餓,所以這頓早餐馬虎不得;為尋覓合意的早餐,我倆從西灣河、北角、大坑、灣仔,吃到半山、西營盤、石塘咀 ...

還有這次介紹的,跑馬地。

對於跑馬地的吃,我可謂幾乎一無所知:很久以前有友人請同伴去慕晴慶生,也曾到過這番再造訪的街市熟食中心,係咁多。這街市雖有冷氣,但這早上如果不是同伴主張,我未必會坐下嚐嚐早餐。(她決定的總比我的好,這是硬道理!) 有兩個檔口做早市,電梯門一開,店員們已分別揚聲、揚手招徠。最後怎麼會挑昌記,我都記不起了,但那「全港第一厚多士」的媒體報導,的確吸引了我。

因為近年飲食習慣的轉變,澱粉少吃了,所以港式早餐常見的麵餐已不會碰;扒餐 (!),成了我倆挑餐的首選。昌記的早餐,彈性大到不得了:選兩餸,配粉麵通又得 (她的通粉,大粒而坑紋深,好像蠻有名的,點的客人也不少),配多士又得 (full-size 一塊包斜切兩份,醬料仲任揀)。如果想粉麵多士同享,好簡單,選一餸就得嘞!彈性,I like!

餸,餐牌上有「三膽十五拖」,共十八款。那還不止,其實有第十九款的,請看下去


 一般的扒餐,豬牛雞魚通常平排,但這兒魚柳是「配腳」,所以來一個牛魚配。吃過魚柳,明白了不是主角的質素,以後也很少點了。薄牛扒,有咬口、但不「膠」亦不覺梳打粉味,算是食得過。

牛扒拼魚柳,怎麼說也是個稀有景象

 問店員,這裡最有名的餸是哪些,她說是豬扒和雞翼。照點了一份,豬扒確實醃得不錯,煎得火路合宜又不會過乾;而雞中翼算大隻和肥美,滷水味道稍淡,不過這鹹度反而適合早餐。兩款餸都成了我倆每次的必點之一!
 
豬扒雞中翼,名物配;留意到豬扒尾切了幾刀,想必是預防加熱後塊扒捲埋




















除了魚片,從店員得知,原來還可選魚片頭,不過通常要早上八時後才到貨。這第十九款餸,炸得香香的、上桌時還很燙;一客四粒,係抵食嘅!我留意到,不論魚片還是片頭,裡面是有一個個像氣洞的東西,是不是手打才有的效果?直覺告訴我,這才是真 ‧ 魚片!

這次就試試豬扒拼片頭,用刀叉食片頭,您試過未?




















有一次 (是的,我倆已吃過N次,以這樣的比例提煉一片食評,作為食友的您是有福的),片頭未送到,我選了煙肉替代。在其他茶記,早餐中的煙肉是一片起兩片止,而這裡的是 ...

這個份量,見證了店員說的:配到你開心為止!哪管重本少少又如何




















多士,在他店的早餐中,或許只是單為填飽肚子、站在一旁的小角色;但在昌記,因為厚多士的名氣,成為我們每次在此的最高期待。我們固定點一份醬多、一份油醬多;外觀的分別不易看出 (後者的醬那層是比較「浮」的),吃起來就知道有牛油的較香而smooth,個人比較喜歡。

塗滿醬的多士,一看而知是有heart之作,一望啲邊就知脆!加上牛油和幼滑花生醬的香,很多茶記的正價多士都未必比得上





















一杯奶茶、一份油醬多,已是他店廿多塊的早、茶餐排場;跑馬地,$34交出包括這些的扒類早餐,係抵食到無敵的





















加$2可轉凍鮮奶,這裡供應的是維記金蓋奶;樽裝鮮奶已不多見,而便利店沒有賣金蓋,只有銀蓋
早餐食辣醬,刺激咗啲?但這又是片頭的最佳拍檔。昌記的辣醬,夠勁而不會過酸,食得過

































既然是街市,有街坊feel是很正常;即使是身為富貴區的跑馬地,也有這份味道。眼看昌記客人的來去,很多還未坐下,店員已經講得出其「照舊」的內容:少了平時街市的喧嚷與粗魯,也少了典型富貴食客的傲氣或道貌岸然,卻有份共融與和洽。跟我們聊天的那店員,最近搬到老遠的新界西北,但還是選擇回到這裡上班:「做慣咗嘛!」

是時候動身了,店員問:「吓,走嗱?唔坐多陣?」很熟悉的一句話,但不是發生在探望親人的場景,而是一般靠「翻枱」搵食、講求周轉率的港式食肆。我感覺不到隨口噏,而是發自內心的溫情之語。這不會見於澳牛的對白 (順帶澄清,那兒的伙記是好人的,只是率直、爽快和準繩的no-BS類型,只是想快而不是趕客),在這兒聽來是如此自然、如此撾心。偶爾還有這麼一句:「聽日仲嚟唔嚟呀?」無hard-sell之感,卻像是母親的叮嚀 ...

天人合一後,又體驗了人人的和諧。如此開始一天!

2018年8月10日星期五

知 ‧ 史 ‧ 飯

最近在讀一本書,作者用了大半生做一個有關生命的實驗:徹底放棄自我,將個人對事物的喜惡完全摒除,完全接受生命帶到他面前的禮物;回顧這生,居然出奇的豐盛。

與其總是按自己的劇本演出,不如順著人生的波浪前行,遇上的都是美事 ...

我倆遇上華記,也算是這一種吧。造訪這毫不起眼的小街,完全只是因為到處繞、想在附近找個停車的地方;莫說特意搵食,連稍作蹓躂的念頭也沒有。瞥見這位於巷弄頭、只有方寸的店面,要在巷子拉個蓬,就地放幾張摺枱兼作後欄的「士多」,如斯簡陋竟來客不絕,馬上挑起我倆的好奇心,於是擇日重來。

上簾蓬、下渠蓋、左後欄、右摺枱,這就成了人氣小店的風景。
天時暑熱,是甚麼烹調絕學,令一眾食客寧願大汗淋漓、日晒雨淋,都願意「縮」在這一隅一嚐其味?原來餐牌就在牆上,賣的,不消五指已數完,而且日日如是!

台灣的夜市,獨沽一味或幾味的不在少數,但在講求百貨中百客的香港,只賣三樣而其門如市的,實在少見
選擇雖不多,但今天我倆只能吃一碟飯的量,點餐前還是有一些折騰。滷肉飯是同伴的心水之一,而她實在 not a big fan of 蛋包飯!然而三種餐之中,蛋包飯就佔了兩個席位,而且看見其他食客一副找到小確幸的樣子,所以就點個最 "豪" 的芝士蛋包飯來試看看。

芝士咖喱蛋包飯套餐,附推薦的檸汁特飲,賣相平實


套餐不用等太久就送到了,我不禁端詳了一下 - 嚴格來說,這像是「蛋蓋飯」多些,因為不是以蛋皮上下包覆米飯,而是一層蛋把整個碟面都覆蓋了 (蛋皮比較薄,內裡飯粒和肉料的線條都顯露了出來),上面再澆上一層稍稀的咖喱汁。看重賣相「正宗」的,或許到此就會DQ了這碟飯;還是一窺其內涵,才下判斷吧。

有「色」的底層,卻不是咖喱飯
用匙羹掀開蛋層,出現已溶化芝士是意料之內,而令人意外的則是飯底並非白飯、而是味飯。店方對飯的處理,增加了一層味道,加上芝士的香濃和日式咖喱汁的辛和甘,整碟飯的味道層次就變成非常豐富。大口大口地吃著雞絲、飯和蛋,感覺實在而滿足!至於「當店自慢」的檸汁特飲,實在使我想起小時候愛喝卻不常有的屈臣氏濃縮橙汁和檸汁 (露底,就知我幾老餅!),炎炎夏日喝著,清涼之餘又有份緬懷過去的溫馨 ...

沒有秘密的一家小店,主要用料都是有位就放
店真的很小,原料也只好放在本來已幾乎沒位子坐的「樓面」。泰國米、日本品牌咖喱磚、甚至沖調特飲的Sunquick,都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了;當然,那「美味的秘密」- 飯和雞絲的烹調法,則無從得知。

吃飽了、肚皮滿足了,輪到滿足一下好奇心。別過頭,問就在旁邊「洗大餅」的員工,這兒沒有士多辦館的東西賣,怎會叫作「士多」?原來她不諳廣東話,而用普通話答道:「不清楚哩 ... 聽說這店已有三十多年歷史了。」明白了,這店的存在,也許遠早於這位員工在此工作的日子。是為了生存而轉型?適應街坊幻變的需求?畢竟,賣糧油雜貨的很易被代替,但提供小確幸的卻能屹立不倒。

... 正所謂「芝士,知史」。

臨離開前,還發現了這通告 ...

天時暑熱,吃的受罪、做的更受罪,所以有個悠長暑假
對於迫不得已、咬緊牙關天天搏殺的餐飲業生態,這個勇敢又自由的選擇,實在是一記撻伐。我對這有尊嚴地努力著的小店,登時多了份敬佩!




















食好「西」(六):heart in place

  下完山,我們又上山,就在這區的山麓上上落落,消耗一下多攝取了的卡路里。 第一次遇上「她」,同樣是耗費了很多腳骨力。位處白沙道一幢唐樓,一直上一直上,差不多到頂,氣喘到神智不清⋯打開門,一個專為「獨處」而設的天地,有受村上春樹啟發的「兩個月亮」牆飾、一台舊鋼琴、幾個給來客安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