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北角」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北角」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

新・窩心

 又一篇合時的「還債」之作。名食家把常去的百多間食肆公諸同好,而鄙人也有寥寥可數這麼幾家常光顧的店子,不公開是對不起各位食友了。天氣轉冷,我倆再去「打成一遍」,而且有新的「玩意」提供,沒有不動 “board” (keyboard是也) 之理!


這火鍋店的分店不少,而我倆則偏好這位於北角內街、提供粥底火鍋的分店。前一天,我們來此walk-in碰運氣失敗,便先訂了這天第一輪的二人席。五時半準時到達,早到的大有人在,而入座的安排比以往迅速得多,不消幾分鐘便坐下點餐了。


這店以「沒有海鮮價」作號召,而海鮮也是其強項,每次都新鮮甜美。更討喜是不設加一,點最便宜的肉蟹套餐,位位二百,非常划算!

Fig 1. 龍蝦加沙白的選項先到先得,我們下單不久已賣光了;同伴說,早知日本蠔比較「削」,不如放棄蠔並多付$30,龍蝦和肉蟹兼得,更抵食!
Fig 2. 選完海鮮,反轉後面選埋其他配料,等開餐!若不夠飽,追加也不過每款劃一$20,點肉類便最為超值
Fig 3. 沾醬除了指天椒、蒜粒和葱,較特別的是他店未見的沙薑;同伴向店員表示想多要一些,得到的是整整一個大豉油碟的份量,甚至有剩可以拿走!


這裡的食材是逐款上桌,若很餓的話可能會覺得慢,但好處是讓大家嚐真每一種的味道,也按著每款的建議烹調時間去弄到剛熟,這對海鮮尤其重要。這樣有節奏地吃、不用像放題般打衝鋒又怕「蝕時間」,能好好享受食材,腸胃也舒適很多!


龍蝦打頭陣,不算大隻、膏也不算多,放進粥底時有不少膏也落在裡面了。因為不是放題、不想蝕底 (!),加上上菜較「滋油」,自然可以花更多時間「食盡佢」,這才讓我吃到鉗甚至腳等平時沒留意的肉,發覺也相當好味!果然是新鮮沒話說。

Fig 4. 龍蝦每人半隻,除了殼和頭部不能吃的組織,能挖出來的肉都被我們全吃光了,零浪費!
Fig 5. 鮑魚緊隨其後,不過我們留在吃完其他海鮮後才下鍋,實行慢慢歎


最豪華的兩味上桌之後,貝殼類也悉數報到!

Fig 6a. 花蚌每人一隻,左邊那隻很「害羞」,淥了半個小時也不出來見見我們,惟有跟店員反映⋯⋯
Fig 6b. ⋯⋯後來竟「後補」了兩隻,而且都是急不及待向我們 say “Hi” 的
Fig 7. 沙白,這兒套餐的長期「梗角」;還未拍照,同伴己下鍋了,這是「打撈」回來的一部分,原本上桌的是幾乎滿滿的一碟
Fig 8. 花蚌,清楚數到每人有八隻
Fig 9. 淥熟後效果,較大的花蚌味道較鮮甜,沙白則較鹹而味濃,總之「鮮」至係好食!
Fig 10. 是晚唯一「呻笨」位,不是說蠔不好食,只是較細而份量偏少,寥寥四隻躺在碟上,怪可憐的樣子


海蝦是十分有「娛樂性」的一味食材,這兒提供的太新鮮了,店方用另一個碗蓋住並非煞有介事,而是真係會扎扎跳的,下鍋初時還在跳,所以要用鉗挾著放進粥裡,否則粥被濺出來會有危險性!

Fig 11. 海蝦每人三隻,打開拍照的那刻也在跳!


這回光臨,發現有新搞作,推出三款追加牛肉。對身為「靚牛控」的我倆,簡直是錦上添花的驚喜,連呢個願望都滿足埋!不過今晚牛三角售清了,只能試到另外兩款。

Fig 12. 以抵食價饗食客的追加牛肉,令這回晚餐更冇得輸!


先來鹿兒島A5和牛,滿佈油花的五塊實在叫人看得心如「鹿」撞!口感腍滑而甘香,同伴比我更加喜歡,那我便從善如流,讓她多吃一塊吧!

Fig 13. 鹿兒島A5和牛!150克取價$148是相當合理


闊綽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美國prime牛小排隨後便來了,我較喜愛有嚼勁、有肉味的,所以同伴也讓我多吃一些。一塊鹿兒島A5,便可吃到這半碟,她佔便宜了!

Fig 14. 美國prime牛小排,最緊要是合口味,價錢平貴是其次
Fig 15. $20的標準肥牛,品質絕對不賴,CP值超高,若不是有其他選擇,我們也會追加這個的


珠玉雖然在前,不少必點之選還未享受!

Fig 16. 手打雞骨丸,軟骨脆而肉鮮甜
Fig 17. 竹笙,這數十年前相當昂貴的食材,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是濃味肉食過後的上佳調劑
Fig 18. 這兒供應的響鈴是「多層次」版,不重脆口而是嚐其吸滿粥底鮮味的質感
Fig 19. 貢丸「技巧」地切半再上桌,每人其實只有一粒半,切開後產生較有份量的視覺效果,也較快淥熟
Fig 20. 另一款之前未試過的黑皮雞樅菌,咬感與其他菌類差不多,有進補功效?
Fig 21. 鮮淮山,另一款同伴心儀的食材,不用淥熟,爽口更好味


如此一味一味地吃完,最後由店員為粥底「加工」成為鮮美的壓軸粥品 (最好事先預備密封玻璃盒,以便外帶回家多享一回合),才吃了個半小時左右,滿足度比任食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今晚特別加料之後,每位要$328,接近放題的預算,但體驗不同,兩者各自精采!

Fig 22. 滿足而不用捧腹,今晚的饗宴在此作結

2021年7月9日星期五

新「泰」度

各位,很久不見!

已擱筆一段時間,原因很多,然而說穿了,主要是「懶」和「頹」。不過這些日子,好吃的還是吃到不少,若不推介支持,就對不起逆風中仍努力撐帆前行的大小食肆。而且過去寫落的,仍為我不時增加「被動收入」(粉絲),也說明了那些拙作雖不是書於近期 (甚至近年!),但仍有其參考價值。

所以,把心一橫,重新出發!這次,就由「小」做起。「小」是在於用餐規模的小,也在篇幅的小 (仍有條「懶根」!)。

幾年前,本人曾經斗膽莽言,「冰室」將成為飲食界的新buzzword。不少新開的店子,都是掛著這個名號開的,有些還勉強做做樣子,裝潢上懷舊一下,另一些似乎索性是當此為一個dining concept而已。或許因港人已受落茶記的口味和消費預算,創業風險較低吧。

此間看到的,是一個較新的探索。是泰式輕食走向「冰室化」?還是茶記嘗試在餐單上脫離千篇一律?這家店的經營者,所屬品牌都是以quick service餐飲為主,當中不乏有規模的茶餐廳,所以這cross-over是理所當然。觀其店名:「茶」加「泰」,不就是把agenda說得很俐落嗎?

那天收到同伴的訊息,當中有這店的外觀和餐牌;問她「食後感」,她簡單一句:「要等得」。等,固然是茶記的大忌,在短兵相接的今天,呢間唔食食嗰間啫,而且屋苑商場以熟客為主,若「要等」的「惡名」傳開,很快就跪低了。但若仍能存活,那 … 一定是出品有驚喜!就當我是阿Q的「逆向思維」吧!

這天特意來此一試,主要是「小試牛tea」。炸雞髀是我倆下午茶的「大好き」,而這裡的茶餐配菜竟是「炸豬皮」,可謂別開生面:那實在是「戒澱」我倆的福音!炸豬皮作為小食,不是甚麼奇怪事,在「數字雜貨店」早已有西班牙進口 (你冇睇錯!歐洲人也好此道) 的包裝炸豬皮出售了,但在食肆中登上餐桌,則是前所未見。而且茶餐的選擇中,更有此店的「拳頭產品」船麵,就把兩款都叫來試試吧!

茶餐炸雞髀,用木盆上,感覺文雅了,但站不穩,盆子邊切邊轉

同伴之前的溫馨提示是千真萬確的,上菜速度不快,這雞髀甚至要在船麵上桌後才施施然駕臨。不過既是此次造訪的目的,便先寫這個。用眼看的就知道,雞髀是先沾粉再炸的,可以說它增添了食感層次,也可以批評它干擾了食材的純粹,我是無可無不可,看您喜歡哪一種。雞肉本身是醃過的,味道不錯,這又與生炸加淮鹽的老字號做法不同。我們覺得這樣也很好吃,雞髀本身也juicy,沒有炸得過乾。

至於炸豬皮,每條都炸得脆和熱,「原廠設定」是沒有沾醬,事實上一口一條已很過癮了,重點是完全沒有吃澱粉的罪惡感和負擔,每口都是原食物,算是「生酮」的福音?!

換個角度,把豬皮的真貌變為主角,雞髀反退居後方

補充一點,這個茶餐不只在此分店吃過,也在港島的另一分店點過,而且不只一次,所以又是反覆證明水準穩定的體驗。有一次來晚了,炸豬皮已售完,只好硬著頭皮 (睇到個爛gag嗎?) 點炸薯條,頗有驚喜:薯條是黃金色的,相當外脆內軟,灑的味粉增加辣香,更闊綽的奉上每客兩包茄汁作沾醬,實在是大滿足收場!

茶餐迷你版生牛肉船河,其上也附有炸豬皮

說說這個其實是先上桌的船「河」。(明明是麵啊 ...) 除了其上再次亮相的豬皮,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湯底,十分濃 (甚至有點稠) 而有辣勁,不是一沾口便覺辣,而是像after-taste的滲出來。吃船麵的經驗很淺,吃過的那些,湯底都好像沒有濃郁。一個很實際的好處是,濃厚的湯,多喝會增強飽肚感。我是喝到見碗底的 ...

凍飲杯夠大,來杯凍鴛鴦中和一下燙和辣,很爽!

這裡賣的奶茶是built-in有甜味的,估計是以煉奶沖調的,即港人慣稱的「茶走」;這也是南洋茶飲的常見做法。這兒的凍飲杯子「看來」很大,少喝凍飲的同伴也忍不住跟我同點了凍鴛鴦。喝凍飲,味蕾被溫度numb,味道就不是重點了。店裡看到手牌泰國茶葉的罐子;當專售泰式奶茶的店子初開張時,引來大批人潮,使我也對這兒的茶飲有一份憧憬。
(順提一句,「對面海」的另一分店,凍飲杯的款式不同,好像細杯些。)

最後要處理一下等候時間的問題。不論哪一間分店,上菜的速度的確慢,多次光顧都要等15-20分鐘才上桌,而店務員在客人催促時都很「泰然」地應對,並沒有減低等候時間。如此「高EQ」的處理,對店員的心理健康固然較好,但客人的角度實在不是味兒!兩間分店同樣出現這現象,若不是廚房人手問題,就是運作流程未完善。以這營運經驗豐富的集團而言,這是不能接受的:茶記,「快」是常識吧!

當然,食物質素是可以補償部分等候時間的,我倆才會幫襯N次。而且,這次光顧,進店前是先到同層那紅火到不行的迴轉壽司店先領籌的;這邊埋單,那邊差不多有枱了。如何?是不是「等」得很有智慧?


賣・大鵝

  這家發源在「西邊」的店,並沒有被包括在「食好西之旅」中,怎料她如今往東擴展了,結果在此商場遇上。 26年前,她在皇后大道西誕生;早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免費接待某位當時落難的知名藝人。某一天,「車胎人」來訪了,她也就打響了名堂。此間,她選在 (還是被邀請?) 這美食廣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