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星期日

標準餐

 有追看鄙人分享、或翻看舊文的食友可能都知道,好些食肆,是經過三五七次光顧後,才動筆付梓的。而這間,不只可能已幫襯過「三加五加七」次,而且吃的幾乎都是複製出來的餐單!為何如此?


首次登「堂」入室,已是三年多前的事。那時香港有分店了嗎?的確未有,我倆是光顧台灣的店舖,而且是去她們位於台中四維路的創始店。那兒店子面積不大,但除了營業之外,還儼如一家小小的珍奶歷史館。有圖為證!

Fig 1a. 小小的店面、古色古香的招牌,標誌著孕育一個重要「發明」的地點

Fig 1b. 點餐處,抬頭一看,便知道自己去了哪裡

Fig 2  看到儍眼的點餐紙,右邊一半全是食品,人少少,只能選幾樣來試


後來香港開始有分店,經過台中光顧兩趟創始店的洗禮,我們的焦點已不是茶飲而是美食了。香港店的餐牌中,食品選擇比台灣少,而且多是香港人一眼就認得的,反而具台式獨特風味的不多。而且基於我和同伴刻意減少餐點中的澱粉質,主食類(麵食、便當)沒有得到我們的青睞。經過初次的光顧、提煉後,得出了幾種必食推介,也成為我們的「標準餐」。

Fig 3. 「標準餐」曝光!

一、滷香拼盤 ($78)

餐牌上單點的滷水肉類菜式,有牛肚、大腸和牛筋三種,最美妙的是把三款合起來成為一個拼盤,適合像我們小倆口、又饞嘴想試匀幾款的吃貨。這裡的滷水色澤鮮潤、有香氣,不過鹹而有點帶甘甜,加上附奉的辣油,令我們一再回味、回頭!而墊底的常是肥肥矮矮的芽菜,爽脆清甜的咬口,與滷水非常配合。

Fig 4. 滷水拼盤,份量合理,烹調味美,吃完有陣香料的after-taste。留意下面的「彩蛋」


二、黃金香酥雞 ($48)

這味菜取對了名字,不是叫「鹹」或「鹽」酥雞,因為味道不鹹、亦沒有「味精感」,吃起來很舒服,也可以集中於享受那份鬆軟酥脆的咬感。裡面的雞肉夠濕潤,沒有因為炸過而變柴皮。這個價位和份量,CP值絕對有交待。

Fig 5.  黃金香酥雞,上面灑上了一層叫人看到都會頭頂冒汗的辣粉,但其實味道頗為溫和


三、肉燥娃娃菜 ($28)

又是一味高CP值的推介。在一般館子要點蔬菜,要不是與一般小菜取價相若、覺得不是物有所值,就是陽春得很的一碟白烚菜,份量小之餘又把菜灼得毫無生命力,十分倒胃口。單價廿八塊的這碟菜,價位跟粉麵店的油菜相距不遠,但貨色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不單份量足夠二人享用,而且肉燥下的完全不手軟,每口青菜都有肉燥伴著吃,咀巴裡的就是豐盈的感覺!

Fig 6a. 肉燥娃娃菜:橫睇⋯
Fig 6b. 肉燥娃娃菜:⋯豎睇,都係足料超值!


四、魯肉飯 ($28)

已是起碼兩年前的事了,我倆改了diet,大幅減少了食用澱粉質,所以這個餐中,一碗飯就已經足夠兩個人食用。魯肉作為台菜的基本菜式,自有其烹調的堂奧:鹵水料的香、豬肉肥瘦有緻、濃甜的恰到好處⋯伴著白飯,這些都很容易變成「大隻講」,為了滿嘴的幸福感而大口扒飯。但飯量少了,吃的速度也比較「克制」,而慢食也更能嚼出魯肉的甘香。

Fig 7.  魯肉飯:近鏡拍攝,自然顯得大碗些;看清其上的肉燥、香菇、肉鬆、醃蘿蔔等用料,相當實在


至此,解答兩個您可能有的疑問。第一:珍奶呢?除了健康 (熱量超標、生冷嘢怕傷脾胃) 的考量,還因為堂食又要加一又貴幾蚊,不划算。要喝,買外帶的就可以,而且新貴「數字茶飲店」珠玉在前。錢,真的是要用得其所!


第二個疑問也與「經濟原則」有關,就是這個餐單怎麼個標準法?若您夠眼利,可能會察覺到總銀碼非常工整;而在這商場,這金額剛好可以免費停五小時的車,讓我們可以優哉游哉的到處蹓躂。單是省停車費已是這消費金額的一半以上,除了舌頭的滿足感,還有心理上的「勝利感」!


在結尾,我附上另外兩張單據:留意日期的不同,就知道我們吃得有多標準!當然,店子還有不少其他好吃的,您又有沒有定出自己的「標準」?

Fig 8a. 八月的光顧⋯
Fig 8b. ⋯還有六月的,夠「標準」了吧!


2021年11月8日星期一

避風 ‧ 蟹

 颱風來了,做甚麼?當然是避風。

避風,哪裡最好?當然是避風塘。

在避風塘,做甚麼最應景?那還用說,當然是享受「避風塘炒蟹」!

這Gag太爛?未算,我都還沒有說,避風最好的是去「避風頭」,那不是更爛嗎?更何況,那不是笑話,而是我和同伴實際做了的事情。

那天,出其不意又叫人沮喪的「週末八號波」之後三天不到,又有颱風殺到,還說「比上次更厲害」甚麼的。「想出去吃飯」,同伴突然說。吓?暴風雨前夕喎!那只好找個最安全的地方:賣炒蟹的「避風塘」!唯恐店家提早休息,所以馬上致電詢問和留座。「開,開!除咗十號波,幾時都開!」而且不設「落場」。馬上動身,下午三時未夠,我們就到達店子的正門。

「小心呀,度門會回彈㗎!」一位和藹的大叔來招呼。「唔係,我唔係廚師,我係樓面嚟啫!」他這樣回答同伴的問題。下午茶時段,人少是預期之內,沒想到我們入座後,還有兩三組客人來到,除了兩位同樣是來品嘗OR二人餐外,還有一班訂了廳房的。會在打風天來「避風」的,還真大不乏人!

因為是套餐,所以只要叫一句「起得」,等食便可以。店員說,套餐中的薑汁撞奶甜品沒有供應,並著我們在兩款飲品(其中一款餐牌上有,$18)中選一款代替。我看見餐牌中有$28一杯的凍奶茶,問店員可否要,她說可以;同伴「更進一步」,問那些蒟蒻梳打又得唔得,店員猶豫了半秒,答「做埋俾你喇」,我見狀立即跟進,於是她點了荔枝味,我則要百香果味。同伴我「進取」,永遠有我學習的空間!


Fig 1. 沒有「撞」奶,換了「拼」回來的特飲,即使套餐都有奇遇

今天未有甚麼到過肚,所以當前菜來的時候,我嚥了嚥口水。都這麼餓了,大概不用「開胃」吧!整隻蟹我也呑得下。說回這道菜,涼瓜雖是切成有厚度的件而不是削成薄片,也許是久泡的關係,相當入味,而且是偏甜。吃下去便明白,為何這酸酸甜甜的菜式會被選入這套餐中。

Fig 2. 話梅浸涼瓜,色澤較深而有「厚度」,跟在他店吃的淺色薄片是兩種風格

套餐另一道「熱氣」菜式,就是黃金流沙蝦球。趁熱吃一口,蝦肉厚實有質感,顯得新鮮夠份量,反而附上的沙律有點叫我摸不著頭腦,樓面叔叔還叮囑「快啲食喎!新鮮整㗎。」看見墊底的炸米粉,而套餐又不附主食,我便問樓面叔叔「食唔食得㗎?」(肚餓嘛,甚麼都想吃下肚。)「食得!不過唔係咁多客人會食。」那就走寶了!淺嚐了一口,還熱的,心中暗喜,因為已想到一種美味的食法。(這份創意,也是這些年來從同伴身上學會的⋯)聰明的您,也許也猜到了吧?看下去,便有分曉。

Fig 3a. 黃金流沙蝦球,除了流沙要流,更重要的是蝦肉不可以「流」!

Fig 3b. 橫「切」面(嚴格來說是橫「咬」面),看到除了原隻蝦外,還加了蝦肉;「打得少」就不夠爽了,眼前這個可以

再來一道脆香山楂雞,心想菜式不是炸就是辣炒,這次不上火才怪!也明白為何是伴以山楂汁,而前菜又為甚麼是話梅涼瓜了:真的需要以酸甜中和一下!蘸粉炸的無骨雞件,雖是立即吃最美味,但為了「抵受」炒蟹的鑊氣和辣勁,我們都是先吃一件,剩下的慢慢再說。

Fig 4. 餐牌上沒有的山楂雞,若問我意見,換一道少點熱氣的菜式會更討喜

最後,終於等到主角上場了!炒蟹件頭不小,一斤過外是肯定的了;加上店方提供予食客打卡的木盛盤,上面有個像牌坊的店名,十分有氣勢。不過既然在OR已有起過六百個笑臉,人氣也實在夠鼎盛了,所以我們的鏡頭都聚焦在蟹上。

Fig 5a. 炒蟹覇氣登場!我倆都紮好馬「打大佬」了

Fig 5b. 一轉身,「大佬」馬上噴出大量「中辣」炸蒜彈攻擊,加上左右兩支大鉗展開猛烈攻勢,幸好我倆憑頑強「食慾」輕易取勝,還殺個片甲不留!

以鄙人淺薄之愚見,炒蟹的美味,除了配料的炸蒜夠香夠辣勁外,蟹要炒得夠香口而不可完全把蟹肉(特別是鉗)抽乾水;這裡的出品可謂恰到好處。我倆可謂一點一滴都不放過,用盡器具、花些時間,享受蟹的每個肢體。不過有些腳仔實在很幼,被炒乾了。那個中辣,最初有點吃不消,後來不知是習慣了還是麻木了,也沒甚麼了。我倆光是蟹也吃了大半小時,比我們遲來的一對客人,吃的也是炒蟹,卻比我們早吃完離座,不知是否蟹太過「重量級」,未能完成,留下英雄獨寂寞呢?

還有一點溫馨提示,來吃蟹時,記緊自備一個玻璃盒,把吃不完的炸蒜載走:我們除了伴蟹,還用作吃炸米粉(還記得蝦球下的「寶物」嗎?跟炸蒜簡直是絕配!),剩下的差不多把一個710ml的玻璃盒盛滿大半!拿回去,還可以慢慢享用。

Fig 6. 套餐菜式清單(撞奶換成了特飲),山楂雞是菜單所沒有,但如果以類似菜式估價,總數連加一超過$1,100,套餐價算是CP值足夠了

蟹,件頭雖然大,但慢慢的吃,吃到最後竟會覺得不夠飽!趁風暴還未來到,是否可以有附近找到間茶記,吃件多士作結呢?帶著這之情,完成今天的「避風之旅」。(吓?不是避風咩?還四處走?)

食好「西」(六):heart in place

  下完山,我們又上山,就在這區的山麓上上落落,消耗一下多攝取了的卡路里。 第一次遇上「她」,同樣是耗費了很多腳骨力。位處白沙道一幢唐樓,一直上一直上,差不多到頂,氣喘到神智不清⋯打開門,一個專為「獨處」而設的天地,有受村上春樹啟發的「兩個月亮」牆飾、一台舊鋼琴、幾個給來客安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