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提拉米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提拉米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9月25日星期日

大結局

同伴昨天傳來照片,驚聞這接近有七百笑臉、「笑/喊比例」三十五的超人氣餐廳將要結業,而且日期是:今天!!!咁突然?在店方卻似乎不然,因為連「道別二人晚餐」也預備好了,原價七百的組合,如今以五百饗各位粉絲。

即管致電查詢,今晚全滿是意料之內。難道與這多次路過、卻未嘗一會的紅火店子,就此緣慳一面?還是靠同伴動腦,問出套餐是全日供應,而四、五點造訪,有位機會較高。「那為何不當午餐吃?」如此,下午兩點、午市之後 (是否爆場,沒法見證了),我倆坐在只七成滿的店內,用心欣賞那將馬上成為歷史的一切。

Fig 1. Art  Basel  和老夫子,和諧共處在此中,只是此店何時何處才會「舊情復熾」?
Fig 2. 金色簡約吧枱吊燈的後面,一幅咖啡樹立體浮塑,為多年來的客人,傳遞了一個個金黃色的咖啡夢
Fig 3. 一幅幅文創繪畫,默默在我們身後,帶領著悠閒、舒心的咖啡時光
Fig 4. 二人同坐,端詳旁邊的擺設,家裡容不下的,這裡有


相逢恨晚,臨別依依,除了仔細端詳內裝和感受氛圍,也為今天之後不復見的餐牌做個紀錄:

Fig 5. 別矣,活潑討喜的餐牌
Fig 6. 飲品餐牌:除了上端機款推介,主角是「七顆種子精品咖啡」
Fig 7. 飲品餐牌:滴濾式咖啡和特飲等,當然要留意右上角!
Fig 8. 飲品餐牌:放大鑑賞,打印咖啡!您也打過卡嗎?
Fig 9. 飲品餐牌:揭到封底,不要忘了還有茶、酒……
Fig 10. 食品餐牌:早餐、意菜、豬與羊
Fig 11. 食品餐牌:看似率性的綜合擺放,各款菜式卻在此和諧共處
Fig 12. 食品餐牌:一餐最後的甜品呢?也在餐牌的最後!請翻到封底


告別演出,總是把所有看家本領都抖出來,以渾身解數揮別支持者。這個Grand Closing二人餐也是,把歷來最多推介的菜式都放在其中,當然少不了打卡熱選的「打印咖啡」!

先來芒果沙律 (原價$128),菜相當新鮮,芒果粒和芒果醬汁更令入口感覺醒神;嚼蟹籽的「索索」聲與嚼的感覺混在一起,更「爽」!一點美中不足就是份量較少,不過之後當主菜上桌,這疑團便立即解開。

Fig 13. 告別餐牌中,菜名縮短了,就像熟人的簡稱


兩款主菜,同時送上。先嚐虎蝦意粉 (原價$178),清淡的蕃茄味和香草香氣,加上洋葱碎粒的嚼感,豐富了意粉的體驗。煎得恰到好處的虎蝦,外面香帶微焦、又沒有抽乾蝦肉的水份,難怪是人氣主菜之一!

Fig 14. 微橙的意粉,配淡紅的蝦,視覺的調和
Fig 15. 意粉本身已帶清新香草味,加入附上的香草同吃,更富層次


另一主菜招牌安格斯肉眼扒 (原價$238),附上 green salad,所以前菜減量,不單不是將貨就 (套餐) 價,反而是店方的心思,免得份量太多吃不完。其他的,不如用眼看、去感受吧。

Fig 16. 牛排下面,藏了甚麼?這邊有薯角……
Fig 17. ……那邊有沙律!
Fig 18. 生熟度default是medium,裡面粉紅而不過生


菜式吃一道少一道,轉眼來到結尾了。店員預備打印咖啡 (原價$88) 的必要動作,是詢問客人提供照片。打印機內存有的,有追星照、有梵高名畫,還有小王子 (但因版權不能再用)。我們提供的,是喜愛的祈禱照,也是一個「再相見」的祈願!

Fig 19. 像真度高的打印效果,我倆都捨不得喝掉,但「不去,哪有來?」


圖案是打印在一層cream之上,那忌廉非常綿密濃滑。也許是因要保持忌廉溫度、不致溶化之故,咖啡是比常溫更低 (但不至「冰」),但仍非常香濃,帶有餘韻。小口小口地喝,邊享受那壓軸出場的熱賣甜品:提拉米蘇 (原價$78)!

Fig 20. 提拉米蘇已發展到各店各精采,已不再是餅店或食譜內的機械樣子;打成的 "cream" 夾著兩層咖啡餅
Fig 21. 她們為這「別離前的初見面」,留下了美麗的回憶


問及結束的原因,店員結巴地回答是租約理由;至於何時再見,店員則純熟地告知到尖沙咀的同系餐廳。一樣的,但是不同;來得及,不過太遲!想再見,但再也不能相見……坐在將關門的這裡,邊呷著涼 (不是放涼) 的咖啡,邊回想這把年紀累積的遺憾……

Fig 22. 臨別秋波,店方「精銳盡出」、設計了這個「盛大結業套餐」,給各位忠粉留下一個最美好的回憶;價錢不是重點,倒是反映了店方的厚厚謝意

2022年7月16日星期六

食・溫度

前年疫情爆發後,有商場舉辦購物和美食優惠券活動,十分成功;顧客手拿大叠大叠的現金券,活像大富翁鈔票一般,亦為商場內的食肆,造出一條條浩瀚的人龍。鄙人因此嚐過《雪下覓炙》,並因有現金券而「食豪啲」,點最頂級的午餐。

之後行過灣北,發現拼音與「覓炙」類似的疑似姊妹店。吸引我的是 “Omakase”,$430 就食到?看清一些,所有菜式、肉的種類都已列明,哪來的「廚師發辦」?查看其他食家的分享,燒肉 (牛肩肉、五花肉) 的樣子都一式一樣,從何兌現「おまかせ」的承諾呢?不過這價位比《雪下》的燒烤午餐只稍高一點,加上有限時午市全單八五折的優惠,這個週日下午,我倆便來此報到。

Fig 1. 甫進大門,右邊的熟成櫃展示著等待鑑賞和享用的肉眼;左下角那塊,熟成的「日程表」比較特別⋯

Fig 2. 另一個熟成櫃,則放著沒有「日程表」的肉眼扒和戰斧扒 (Tomahawk)

Fig 3. 與外面商場有一玻璃之隔,店內的燈光較暗、加上深紅色的陳設,很有扒房的味道,不過同伴說還是比較喜歡《雪下覓炙》的內在環境

Fig 4. 桌上放有黑色印刷的口罩套,連防疫用品都相當classy

甫坐下,我們稍看餐牌,便已向店員表示要點Omakase套餐;店員聽到了,仍繼續耐心地為我們介紹兩個套餐的分別,也特別著墨於,第二個套餐的熟成牛肉,是沒有列在單點餐牌內的,也有醬油海鮮盛合和生蠔卷⋯看看單點餐牌,盛合中包括的醬油蝦和鮑魚,各自都要二百多塊 (不過沒考慮份量可能不同)。結果您也猜到了,我們改點「第二個套餐」,即是以下這個:

Fig 5. DA Steak套餐,每位$680,而當主菜選定了要DA肉眼扒,其他所有豬牛海鮮都會消失

問到這店與《雪下覓炙》的分別,店員解釋《貊炙》(寫都不懂,何況讀!) 的牛肉等級是最高。仔細比較餐牌,鄙人發覺套餐未有說明DA牛肉的來源地,單點餐牌的幾款韓牛也未有標明是否DA (在DA櫃內沒有看見標著「韓牛」的牛肉,姑且假設為不是DA),反而Korean Cut內的DA肉眼 ($785) 就有標明來自美國,但沒有重量的描述。說回DA Steak套餐的餐牌,有標明三至六位會用多重的牛肉,那麼我倆的呢?「我們會遷就的了,」店員答。不論為了商品說明、消費者權益,還是市場教育 (例如鄙人這種其實對DA一竅不通、又求知欲強的食客),都希望店方在此大力改善。

說到這些,好像很嚴肅「低溫」的感覺。請相信我,用餐體驗絕不是這樣:事實上,與店員的交流和互動,正是「溫度」所在。學吓YouTuber的口頭襌:「要看到最後!」(老實講,我都想試吓做YouTuber!)

Fig 6. 除了「專責店員」外,另一位店員也殷勤支援,端來「調味三寶」:蒜片醬油、岩鹽和山葵醬

不久之後,店員便把選定給我們的DA肉眼,上桌展示一下,就像去西貢食海鮮,店員把撈出的那條斑拿來給客人過目一樣。「身份證」上,除了有品種和原塊重量外,最重要是三個日子:從左起是入DA櫃日期、熟成完成日期和「食用期限」。光顧當日,便是這塊肉走出DA櫃的日子!店員補充,即使到了列明的期限,肉塊不一定立即報廢,還是可以食用的,不過在攝氏四度而嚴格控制濕度的DA櫃中,肉的水份會不斷流失 (望文生義,”Dried” Aged 嘛!),到了那期限,肉就會變得比較乾身。店員也即場示範,用手指按下牛肉,要一段時間才能回彈。這個畫面,倒是很熟悉:護膚品的廣告,和專櫃小姐的示範。(笑)

Fig 7. 今日選定的DA肉眼,亮相!

Fig 8. DA肉眼大近鏡,店員說表面這層,烹調前會被削走的

專責店員把肉取回處理,而這時候套餐「匯演」開始第一幕。以前菜為始,又一個冷知識:與一般泡菜需醃製三四天不同,眼前的生拌泡菜只醃了一天,菜裡的水份沒有被醃料完全抽出,所以咬感「索索聲」的比較爽;而且醃料的味道較一般泡菜甜,「小朋友口味」的鄙人就偏愛新鮮泡菜了。

Fig 9. 除了可任添的前菜 (泡菜、白菜、芽菜、蓮藕片) 之外,這套餐提供了 Omakase 餐沒有的生拌泡菜

Fig 10. 季節沙律與一般的野菜沙律分別不大,落dressing比較「重手」,小小驚喜是旁邊幾隻蝦,有些更相當大隻,肉又爽

Fig 11. 醬油盛合與生蠔卷,如果鮑魚多一隻呢就⋯再貴啲囉!

Fig 12. 近鏡一幅被泡菜緊緊包裹的生蠔卷,鮮味而不帶腥恰到好處;還意外捕捉到兩隻醬油蝦砌出的「心心」

前菜都上桌後不久,剛才亮過相的DA肉眼扒便換裝再度登場!

Fig 13. 今日的「唯一」

Fig 14. 另附一塊油脂,可以用來「捽爐」免黏底

Fig 15. 同伴取的角度,與燈光的配搭,簡直有晒藝術感!

Fig 16. 另一幅「作品」,突出了骨旁的那片油脂

燒的重任,就交給專責店員了,而我倆也邊拍照、拍片,邊與店員互動。他對美食相當有興趣,特別是甜品,更分享了心太軟的心水熱店 (可惜已結業!),而我們也投桃報李。在此工作,希望在飲食業有發展空間;做自己喜歡的,多麼幸福!這樣,爐的溫度升高,互動也讓「人味」的溫度慢慢提升。

Fig 17. 步驟一:生肉落「鑊」,之後由它「浴火」數分鐘

Fig 18. 步驟二:咁上下,便翻面檢查燒成點;這是「仲要燒多陣」

Mov 1. 差不多了,便「翻面」,除了牛扒燒烤的吱吱聲,還有我們的對話聲

Fig 19. 步驟三,燒第二面

Mov 2. 隨著油脂熔解而滴下,開始有煙有火,差不多了!

Fig 20. 步驟四:兩邊燒好,便拿起扒、燒邊位

Mov 3. 睇片更清楚,簡直是火光熊熊!

Fig 21. 步驟五:初步完成!燒的時候,會忐忑是否過熟或是會燒焦,切開之後,裡面仍是一片「pink」象,係功力呀!

專責店員邀請我嚐那脂肪的部分:「味道很像芝士的。」一入口、咬開,脂油在嘴裡溢開,感覺很creamy,微帶有牛肉的膻味。我從不抗拒吃動物脂肪 (研究已揭露真相,人體積聚的脂肪與吃進去的,完全不同),但這樣「刻意品嘗」則是第一次!

Fig 22. 同伴不喜太pink,所以專責店員再燒一下已切的肉

Fig 23. 一會兒後,再剪成粒,就食得喇!

Fig 24. 終於燒好,慢慢享受

專責店員還特意留下一些給我們自己試燒,扮吓高手!

Fig 25. 套餐還附上配菜:蘑菇、菠蘿、年糕,吃到最後,輪到我「露兩手」喇!

Fig 26. 食得唔好嘥,連骨都噒埋!至於菇類「先底後面,保留汁液」的燒法,也是店員教的

今餐的Moment of Truth在此。「請給我們甜品餐牌!」燒牛扒的過程中,專責店員表示特別喜歡做甜品,餐牌上有一款是他做的「味自慢」!那好吧,就點這款試試看!店員去落單了,看得出裡面的一股動力和興奮。

Fig 27. 咖啡和甜品餐牌,款式不多,又有多少食客會特別留意呢?

再待一會,他端來了自己的「精心傑作」。看下去之前,還要交待一句:我們還點了這兒的House Blend,明白了畢竟不是個主要賣咖啡的地方⋯

Fig 28. 是的,「謎底」就是提拉米蘇 ($72)!

是專責店員的passion所在,自然而然過來認真地詢問意見。他講解:「下面的餅是我用咖啡酒浸的⋯」我也發覺了,餅沒有完全被酒浸腍,保留了小部分位置是脆的,多了一份層次。

這個下午,享受了環境、美食 (不論是預期還是驚喜)、人之間的互動,還有對專業 (骨子裡,是對生命) 的熱情。溫度,不只來自爐火 (油煙早被強力的抽風系統吸走了),還有來自「心火」。店子的管理人員,該為有這樣的員工感到自豪和放心:尊重自己工作的人,哪會容許不好的出品?

賣・大鵝

  這家發源在「西邊」的店,並沒有被包括在「食好西之旅」中,怎料她如今往東擴展了,結果在此商場遇上。 26年前,她在皇后大道西誕生;早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免費接待某位當時落難的知名藝人。某一天,「車胎人」來訪了,她也就打響了名堂。此間,她選在 (還是被邀請?) 這美食廣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