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醬多」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醬多」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0月25日星期四

早餐 (三):好 ‧ 神隱

一句講晒:食物質素是平均之上,性價比甚佳,改吓口食扒類早餐,食少啲澱粉喇!夠靜焗,但其實不是好事 - 寧願佢多些生意!

在彈丸之地的香港,做零售或餐飲,有三個黃金法則: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這也帶著三個潛在議程:錢、錢、錢。旺舖奇貨可居,只留給付得起租的店家,也是那些服侍付得起錢的消費者 (即是,幫佢交租) 的店家。在中環和CB一帶,地舖幾乎看不見食肆,若您逛街逛到餓了,那希望名牌包包和運動鞋能把您填飽。

連鎖式食肆都敗走旺區的今天,小店可以怎樣生存?邊緣化、「巷弄化」,走到橫街窄巷,租金容易負擔;但客源不夠,便變成持久拉鋸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困局。

此番我們吃早餐吃到巷子裡,這家 <茶博士>,就是典型的例子。

當初聽聞其開張,是在大街茶記吃早餐時。「喺邊㗎?」「呢,屈地街,旁邊有間24,再轉角 ...」聽都暈。到街口,拿了其通街派的餐牌,「本店咖啡奶茶一試難忘」,很大的一個期許和允諾!

這天早上,我們便前往一試。同伴先去,我遲幾分鐘到,怎料她才剛坐下。「真的不易找,」她說。倒也是,如果只著眼於地址中寫的屈地街,成條街走十次也找不到!因為小店是在大廈的背面 ...

門外的巷子實在太窄,只好從側邊拍攝舖面

上手日本料理的內裝仍保存,相當企理

門口貼有一般餐牌和素食菜式 (但最近已不再供應素食),但吸引我的是待用餐的介紹資料,更邀請客人參加

茶記少見的 social conscious 舉動,除了待用餐,還有走塑;如果自備全套碗碟杯叫外賣,可以減$5



食品價錢合理,扒類早餐更可叫做抵;素食菜式最近都被更改了,有些可惜

進到店內,形狀窄長 (開放式廚房兼水吧佔一邊,而沒有後欄),位子不足三十,反而最裡面半開放的一張桌,能提供較安靜的用餐環境,甚有特色。好餓,馬上點了餐,但我們又發揮「不會照單全收」精神,要求店方「飛蛋」而多要一款肉、並以多士取代牛角包。重覆光顧的「訓練」下,店裡上下都自動自覺改單 (偶爾還是要稍為提醒),大家也變成有傾有講。

扒類早餐示範 (一):牛扒加餐腸

第一次看到這個 presentation,我倆確是有點驚喜。撇開餐肉腸仔不提 (標準化的加工肉類,沒甚麼高低),那塊牛扒,件頭不小、肉不韌又吃不出梳打粉味、又煎不過火,合格有餘了,而青瓜和蕃茄片都是可以食埋的新鮮。收三十三大洋,絕對對得起良心!

扒類早餐示範 (二):豬扒加餐腸

豬扒,不論件頭、調味、肉質 (有嫩感,煎透而不「柴」),都交得出理想的性價比。

扒類早餐示範 (三):魚柳加腸 (餐肉被饞咀的某人吃掉了)

魚柳,才是這類早餐最難過關的。怕腥、怕粉多過肉、怕魚肉唔精神和散開 ... 當然還怕件頭細食唔飽!同伴說,最初問店家是甚麼魚柳,廚師成舊魚攞俾佢睇,當然後來是經過處理、沾炸粉脆漿等,才變成現在的樣子。(這也曲線地證明了,店方並非進那些預製好的炸魚柳件。) 吃進咀裡的不騙人,面層脆內層juicy,熱辣辣的沾沙律醬吃,質素是茶記中少見的理想!

如前所說,早餐「客製化」除了「飛蛋」,還有一個節骨眼。那還可以「後上」,吃光那碟豐富的早餐後,再優哉悠哉地呷著熱奶茶來伴吃。請出場!

牛角包不要,您說是我蝕?轉多士,還要是醬多,即叫即烘,加上粗粒花生醬,滿足感贏晒!畫面所見是厚多,但最近有時會用薄多

奶茶,老實,未到「一試難忘」的程度,但飲得過有餘

店家還讓我們「免費試飲」素食羅宋湯,紅菜頭、蓮藕加新鮮棗,好味到呢 ... 但隨著素食菜式除牌,只能成為回憶了!

早上光顧的畢竟不多,店家說午市還可以,但茶市則頗為冷清。雖然舖面加後欄不過五人,但始終要負擔皮費,實不容易!如此有「心」有 (實)「力」,神隱在此,不忍最終不支 ... 西環上環中環朋友,會願意關照嗎?不單是關照小店,更是關照自己值得好好對待的肚子!

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

早餐 (一):唔捨 ‧ 得

忽然間,我倆都變成了晨型人。

清晨五點起床,做些家務,然後外出,尋求天人合一。心靈飽餐之後,輪到胃了。由起床一刻至食物到肚,少說也經過了三小時的飢餓,所以這頓早餐馬虎不得;為尋覓合意的早餐,我倆從西灣河、北角、大坑、灣仔,吃到半山、西營盤、石塘咀 ...

還有這次介紹的,跑馬地。

對於跑馬地的吃,我可謂幾乎一無所知:很久以前有友人請同伴去慕晴慶生,也曾到過這番再造訪的街市熟食中心,係咁多。這街市雖有冷氣,但這早上如果不是同伴主張,我未必會坐下嚐嚐早餐。(她決定的總比我的好,這是硬道理!) 有兩個檔口做早市,電梯門一開,店員們已分別揚聲、揚手招徠。最後怎麼會挑昌記,我都記不起了,但那「全港第一厚多士」的媒體報導,的確吸引了我。

因為近年飲食習慣的轉變,澱粉少吃了,所以港式早餐常見的麵餐已不會碰;扒餐 (!),成了我倆挑餐的首選。昌記的早餐,彈性大到不得了:選兩餸,配粉麵通又得 (她的通粉,大粒而坑紋深,好像蠻有名的,點的客人也不少),配多士又得 (full-size 一塊包斜切兩份,醬料仲任揀)。如果想粉麵多士同享,好簡單,選一餸就得嘞!彈性,I like!

餸,餐牌上有「三膽十五拖」,共十八款。那還不止,其實有第十九款的,請看下去


 一般的扒餐,豬牛雞魚通常平排,但這兒魚柳是「配腳」,所以來一個牛魚配。吃過魚柳,明白了不是主角的質素,以後也很少點了。薄牛扒,有咬口、但不「膠」亦不覺梳打粉味,算是食得過。

牛扒拼魚柳,怎麼說也是個稀有景象

 問店員,這裡最有名的餸是哪些,她說是豬扒和雞翼。照點了一份,豬扒確實醃得不錯,煎得火路合宜又不會過乾;而雞中翼算大隻和肥美,滷水味道稍淡,不過這鹹度反而適合早餐。兩款餸都成了我倆每次的必點之一!
 
豬扒雞中翼,名物配;留意到豬扒尾切了幾刀,想必是預防加熱後塊扒捲埋




















除了魚片,從店員得知,原來還可選魚片頭,不過通常要早上八時後才到貨。這第十九款餸,炸得香香的、上桌時還很燙;一客四粒,係抵食嘅!我留意到,不論魚片還是片頭,裡面是有一個個像氣洞的東西,是不是手打才有的效果?直覺告訴我,這才是真 ‧ 魚片!

這次就試試豬扒拼片頭,用刀叉食片頭,您試過未?




















有一次 (是的,我倆已吃過N次,以這樣的比例提煉一片食評,作為食友的您是有福的),片頭未送到,我選了煙肉替代。在其他茶記,早餐中的煙肉是一片起兩片止,而這裡的是 ...

這個份量,見證了店員說的:配到你開心為止!哪管重本少少又如何




















多士,在他店的早餐中,或許只是單為填飽肚子、站在一旁的小角色;但在昌記,因為厚多士的名氣,成為我們每次在此的最高期待。我們固定點一份醬多、一份油醬多;外觀的分別不易看出 (後者的醬那層是比較「浮」的),吃起來就知道有牛油的較香而smooth,個人比較喜歡。

塗滿醬的多士,一看而知是有heart之作,一望啲邊就知脆!加上牛油和幼滑花生醬的香,很多茶記的正價多士都未必比得上





















一杯奶茶、一份油醬多,已是他店廿多塊的早、茶餐排場;跑馬地,$34交出包括這些的扒類早餐,係抵食到無敵的





















加$2可轉凍鮮奶,這裡供應的是維記金蓋奶;樽裝鮮奶已不多見,而便利店沒有賣金蓋,只有銀蓋
早餐食辣醬,刺激咗啲?但這又是片頭的最佳拍檔。昌記的辣醬,夠勁而不會過酸,食得過

































既然是街市,有街坊feel是很正常;即使是身為富貴區的跑馬地,也有這份味道。眼看昌記客人的來去,很多還未坐下,店員已經講得出其「照舊」的內容:少了平時街市的喧嚷與粗魯,也少了典型富貴食客的傲氣或道貌岸然,卻有份共融與和洽。跟我們聊天的那店員,最近搬到老遠的新界西北,但還是選擇回到這裡上班:「做慣咗嘛!」

是時候動身了,店員問:「吓,走嗱?唔坐多陣?」很熟悉的一句話,但不是發生在探望親人的場景,而是一般靠「翻枱」搵食、講求周轉率的港式食肆。我感覺不到隨口噏,而是發自內心的溫情之語。這不會見於澳牛的對白 (順帶澄清,那兒的伙記是好人的,只是率直、爽快和準繩的no-BS類型,只是想快而不是趕客),在這兒聽來是如此自然、如此撾心。偶爾還有這麼一句:「聽日仲嚟唔嚟呀?」無hard-sell之感,卻像是母親的叮嚀 ...

天人合一後,又體驗了人人的和諧。如此開始一天!

賣・大鵝

  這家發源在「西邊」的店,並沒有被包括在「食好西之旅」中,怎料她如今往東擴展了,結果在此商場遇上。 26年前,她在皇后大道西誕生;早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免費接待某位當時落難的知名藝人。某一天,「車胎人」來訪了,她也就打響了名堂。此間,她選在 (還是被邀請?) 這美食廣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