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燒味 (特別是燒鵝) 掛帥的茶記,近期愈來愈多。當中有一些以「乜哥乜哥」命名的,又標榜燒製的獨特方法,荔枝木呀甚麼的,賣得都不便宜。所以像鄙人如此孤寒成性的 (說是這樣說啦,吃個茶餐就介意一個幾毫,任食放題埋單千幾蚊就眼都唔眨),今天與同伴同來造訪,就沒有點燒鵝了。
說實話,是因為「匆忙」。要趕下場,僅夠時間吃個快食。於是選了個很久沒吃的沙爹牛肉麵特餐,同伴則點了中式快餐中她最愛吃的燒味雙拼飯。
Fig 1. 特餐才收 $44,在灣仔區有此價位,更見抵食以燒味 (特別是燒鵝) 掛帥的茶記,近期愈來愈多。當中有一些以「乜哥乜哥」命名的,又標榜燒製的獨特方法,荔枝木呀甚麼的,賣得都不便宜。所以像鄙人如此孤寒成性的 (說是這樣說啦,吃個茶餐就介意一個幾毫,任食放題埋單千幾蚊就眼都唔眨),今天與同伴同來造訪,就沒有點燒鵝了。
說實話,是因為「匆忙」。要趕下場,僅夠時間吃個快食。於是選了個很久沒吃的沙爹牛肉麵特餐,同伴則點了中式快餐中她最愛吃的燒味雙拼飯。
Fig 1. 特餐才收 $44,在灣仔區有此價位,更見抵食同伴向我提議:不如去食薩利亞。「食物價錢相宜,打開餐牌,鍾意食乜叫乜,感覺很爽的。」
好,好呀。不是放題,但有食放題那份無拘無束、甚至帶點任性。畢竟我未做到「點餐不需看價錢」的財務自由,也可在這價錢貼地的日式洋食連鎖店,一試那份滋味。
時間還早,一到達位於小型商場地庫的店舖門口,就有店員安排了座位,總算避過了之後出現的人潮和等位時間。用餐區不算大,想坐到未有顧客的地方,店員婉拒了,說人手不夠,那邊不開。那可問題大了,餐廳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 (這樣的價位,不靠翻枱快,又可以靠甚麼?),被人手安排打亂了;「有得睇,冇得食」,不單是店外眼巴巴看著有枱卻入不了座的顧客,還包括沒法發揮營運潛能的經營者。
趕快點餐,免得人多要等上菜。打開餐牌,嘩,真係抵到呢!Pizza三十蚊有交易,外面專做外帶的Pizza店,這價錢連一片都買不到!熱蔬菜是粉麵店油菜的售價,最「貴」的羊鞍也不過是$78,而且是每客三件,天呀!而飲品吧也不用全枱叫,對顧客的信任真是舉世難求!
Fig 1. 「瘋點」一輪,才不過二百幾,而且…不設加一!!!前年疫情爆發後,有商場舉辦購物和美食優惠券活動,十分成功;顧客手拿大叠大叠的現金券,活像大富翁鈔票一般,亦為商場內的食肆,造出一條條浩瀚的人龍。鄙人因此嚐過《雪下覓炙》,並因有現金券而「食豪啲」,點最頂級的午餐。
之後行過灣北,發現拼音與「覓炙」類似的疑似姊妹店。吸引我的是 “Omakase”,$430 就食到?看清一些,所有菜式、肉的種類都已列明,哪來的「廚師發辦」?查看其他食家的分享,燒肉 (牛肩肉、五花肉) 的樣子都一式一樣,從何兌現「おまかせ」的承諾呢?不過這價位比《雪下》的燒烤午餐只稍高一點,加上有限時午市全單八五折的優惠,這個週日下午,我倆便來此報到。
Fig 1. 甫進大門,右邊的熟成櫃展示著等待鑑賞和享用的肉眼;左下角那塊,熟成的「日程表」比較特別⋯谷底翻身,會變出甚麼?
很多人走過之後,都找到一條生路:一套新的生活方式、一扇新的事業大門、一個新的心靈寄託⋯這裡,有幾個人,走過之後,打開了一家很有「梗」的小店。
他/她們的翻轉故事,一個一個,展示在店子的牆上。有人從討生活轉向「試」生活、有人從遷就社會規則中甦醒、有人從被工作搾乾中抽身、有人從散漫浪蕩中找回目標、有人從追求勝利中發現失敗可貴⋯而在店子出品的路線上,他/她們用腐乳取代芝士入饌作為 re-invention:炸雞、意粉、咖啡⋯都是「化腐乳為神奇」的載體。
這個週末,相約幾位朋友前來品嘗,心想人多便可一次多試幾款。為免因滿座而撲空,鄙人負責致電訂位。下午六時未到,我們成了今晚的首枱客人;接聽訂座電話的店員,已在門口恭候著。及後才知道,原來他是這兒的廚師!有勞chef了,真不好意思⋯
進入店子的門口,與兒時老家一樣的壁面顏色,彷彿領我走入時光隧道。走上石屎樓梯、到閣樓參觀後,朋友們選了坐樓上;店員 (不是那位廚師,他已就緒為我們預備菜式) 說,這個晚上出奇的靜,轉換座位不會帶來麻煩。
Fig 1. 走過窄長的走廊和一邊的「面壁位」,盡頭便是樓梯口和通往後面洗手間的鐵門這家發源在「西邊」的店,並沒有被包括在「食好西之旅」中,怎料她如今往東擴展了,結果在此商場遇上。 26年前,她在皇后大道西誕生;早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免費接待某位當時落難的知名藝人。某一天,「車胎人」來訪了,她也就打響了名堂。此間,她選在 (還是被邀請?) 這美食廣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