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星期四

走!偏見

 這一天,剛到那間要坐電梯、按15字才到的「屋邨地舖」,嚐過雖然加了葱油汁仍然爆脆的「葱油生炸雞髀」,大家都有點意猶未盡。下山來到屋邨商場,看到這 “Since 1969” 的餐廳招牌,就被吸引著了:吓?比我還老?我當然不知道屋邨的歷史,相信1969是指店子在這條邨的「成立年份」,而非這經過重建的商場。


商場只有一層,「幅員」卻不小;到處一逛,裡面竟另外還有一間酒樓、兩家快餐店、兩家屬於同一集團的相鄰 (相信是共用廚房) 南亞食肆、兩家連鎖式經營的冰室⋯⋯另外下面還有一家粉麵店!如此擁擠的市場,怎麼求生呢?


仍是下午茶時段,最好是再吃些輕食,賴以過渡斷食的晚上。這裡有咖央多士、流心西多可選,很配合純粹口痕未治的我倆。那就進去吧!坐到卡位後,抬頭除了看到出奇地有特色的「紅鳥籠」裝飾,還發現原來這招牌已被飲食集團收歸所有,英文簡稱是YLK⋯⋯想起了讀書時代,在新城市廣場一期也有一家YLK,當時該是其全盛時期吧。若您不知道那三個英文字即是指哪一間,那便好好享受您的年青吧!

Fig 1. 雖位於屋邨商場,餐廳的裝修也有其心思
Fig 2. 下午茶選擇多元化,而合意的都在這一角


點餐後,同伴開始進行一般是進店前已完成的動作:開OR App (非植入式廣告!),看看評價。吓?2比8的一面倒負評?這餐豈非⋯⋯不過既然來了,打翻牛奶哭也沒用,反正是淺嚐,就看看端來的是怎樣的風景。


不消一會,兩份茶餐都上桌了,倒是正正常常。

Fig 3. 咖央多士,醬可以說是下得闊綽;多士這邊烘得不夠,背面則是「夠火」

Fig 4a. 西多上桌,一陣熱氣撲面而來,相當新鮮;牛油是個別包裝的那種,倒是有點意外
Fig 4b. 剖開橫切面,裡面的芝士立即流出,效果十分不錯!
Fig 5. 每人一杯熱鴛鴦,味道不分明,不過非此道的達人,說不出沒甚麼評價
Fig 6. 一趟輕食,吃不出有何「伏」之有,為自己上了一課,希望各位食友也是


若問味道如何,我會說「中規中矩,與其他茶記不相上下,流心西多甚至可說不俗」。2比8的懸殊比例,在此找不到根據。環顧四周在午茶與晚市交界、已漸多的客人,吃的由炒河、碟頭飯、湯麵甚至鐵板餐都有,賣相都十分proper;而客群看來都是街坊為主,若這兒有「伏」,能令附近坊眾來訪嗎?


那麼,那佔大多數的「喊臉」,有甚麼共通點?一個簡短而具刺激情緒作用的食評標題、沒有附照片、沒有高過第一級別的食家、其檔案沒有其他食肆的食評。不只這家店,其他食肆的負評都有這些特質,相信不少食友都有這些觀察。而以這商場的食肆密度、競爭激烈度去思想這件事,又會得出怎樣的推論?是否會包含一些不懷好意的行為?這純粹是鄙人的猜想而已。


今天,我慶幸我倆嚐了這表面上「喊臉」居多的食肆,用自己的五感 (和荷包!) 做了最忠實的fact check。如果您看完這篇分享,也願意用更開放的心胸,對待這些處於「評論窘境」的店子,慷慨多給一次機會,就是我2021年所做到最開心的事之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食好「西」(六):heart in place

  下完山,我們又上山,就在這區的山麓上上落落,消耗一下多攝取了的卡路里。 第一次遇上「她」,同樣是耗費了很多腳骨力。位處白沙道一幢唐樓,一直上一直上,差不多到頂,氣喘到神智不清⋯打開門,一個專為「獨處」而設的天地,有受村上春樹啟發的「兩個月亮」牆飾、一台舊鋼琴、幾個給來客安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