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日星期五

戴‧淥帽

簡評:睇落唔多嘢,但其實夠食。坑腩肉較牛肉片值得推薦。

寒流勁、吹得荷包「乾硬化」,哪裡便宜又超值的禦寒食物?注意力提高了,也自然留意到更多每人預算少於100元的火鍋選擇。是以往我「發雞盲」、明明擺在面前都全然無視,還是今個冬天的確出現多了?

這家越南菜食肆,近兩年在我的社區接連開店,而且在這越式菜餚其實不鮮見的地區,生意看來不錯。有天經過,發現如此的一個季節菜宣傳:

睇落非常豐富的排場,重點是那頂「帽」其實有多大
走進店內,二話不說,點了一客酸鍋與同伴分嘗。等了十分鐘左右,真身出現:

大致跟照片是一樣的,但沒有了追加品的「助威」,當然看來不及海報的豐富
粉條不是我們杯茶,所以沒關係;至於菜呢,可以闊綽一點吧
比較不明白的是,青檸也放了在帽子上,與其他生料同列,始終顧慮衛生的問題,不敢直接那來榨汁,所以又要另取,不免有點浪費。不是怕帽子有綠色!

相當奇特的一個配料碟,問題是「效率」很低,很佔地方卻只能盛極少

像是牛肉粉碗縮水版的豉油碟
札肉的味道您大概也想像得到,驚喜不大,總算是有咬口。牛丸比較像傳統粉麵店的貨式 (反而近年少見了),表面平滑,不像牛筋丸的粗糙;吃起來也有嚼勁,亦不會有牛筋「攝」牙罅 (是我牙疏啫!)。坑腩肉是出奇的好吃,有肉的濃香而不韌。而整個晚餐中我認為的主角、期待最殷切的牛肉片 (因為以前景隆街越興園舊舖的醋鍋牛肉,印象太深刻了,那吃完後喝湯喝不停、翌日卻向我抱怨晚上拉肚子的友人,我還記得很清楚),所佔面積是所有材料之冠,表現又如何?

拍了一張接近微觀的近鏡,切肉紋路一清二楚
如此大特寫,就是嚐過一兩塊後、欲尋真相的行動。起因當然是:韌。這兒的牛肉,沒有個甚麼響亮的名目,相信就是平常煮牛肉粉的肉料;但牛肉粉的肉不像這個韌度,才會直覺地猜想是否切錯紋。近看,肉片是直紋切的,難怪不易咬斷!或許我早該放下那回憶中醋鍋牛肉的執著,享受當下的滋味吧。

這二人份量是可以吃飽的,但相信您也明白「飽而未足」的感覺。這時候,還有一道最後板斧可以點:牛油雞翼。

貼心地加了酸菜在旁,減低油膩感
夠熱夠脆、蒜粒夠重手、雞翼夠 juicy 無雪味,這裡都做到了。這算是今餐遲來的慰藉。總括而言,呢頂「淥」帽,唔怕戴的。

平民化一人一鍋,說到最抵,當然還是吉野家的火鍋,50元有交易而提供具一貫水準的牛肉、追加一客 (6片) 更只是20元,實在冇得輸!至於「違規」地自攜食材 (甚至聽過有人帶魚蛋,在廁所洗完那出來加料的「新玩法」),好不好吃便貴客自理了!

食好「西」(六):heart in place

  下完山,我們又上山,就在這區的山麓上上落落,消耗一下多攝取了的卡路里。 第一次遇上「她」,同樣是耗費了很多腳骨力。位處白沙道一幢唐樓,一直上一直上,差不多到頂,氣喘到神智不清⋯打開門,一個專為「獨處」而設的天地,有受村上春樹啟發的「兩個月亮」牆飾、一台舊鋼琴、幾個給來客安靜的...